懸浮物測定儀開機前的準備工作是確保儀器安全啟動、檢測數據可靠的基礎環節,需從環境條件、設備狀態、試劑耗材及安全規范等多方面進行系統核查,為后續檢測流程奠定穩定基礎。 
一、環境條件的檢查需優先完成 儀器應放置在平穩、水平的工作臺面,避免因臺面傾斜導致檢測過程中樣品溢出或光學部件錯位。工作環境需保持清潔,無明顯粉塵、腐蝕性氣體或揮發性有機物,防止此類物質附著在儀器表面或進入內部光路系統,影響檢測精度。溫度需控制在儀器規定的工作范圍內,通常為 15-35℃,避免極端高溫或低溫導致電子元件工作異常;相對濕度不宜超過 80%,濕度過高可能引發電路短路或光學鏡片起霧,必要時可通過除濕機調節環境濕度。同時,需確保儀器遠離強光直射、強電磁場及劇烈振動源,減少外界干擾對檢測系統的影響。 二、設備外觀及核心部件的檢查是準備工作的關鍵 需觀察儀器外殼是否有破損、變形,電源線及數據線是否存在破損、裸露或接頭松動情況,若發現異常需及時更換,避免漏電或信號傳輸故障。打開儀器防護罩,檢查光學檢測單元的清潔度,如比色皿槽、光源窗口是否有污漬、指紋或劃痕,可用專用鏡頭紙輕輕擦拭,確保光路通暢。攪拌裝置、進樣泵等機械部件需檢查運行靈活性,查看是否有異物卡滯,傳動部分的潤滑狀態是否良好,必要時添加專用潤滑劑。此外,需確認儀器各按鈕、旋鈕功能正常,顯示屏無花屏、黑屏現象,開機前可通過外觀檢查初步判斷設備是否存在物理性故障。 三、試劑與耗材的準備需規范有序 所用顯色試劑需在有效期內,外觀無變色、分層或沉淀,標簽清晰完整,注明配制日期、濃度等信息。試劑的儲存條件需符合要求,如避光、冷藏的試劑需確認儲存環境是否合規,避免因試劑失效導致顯色反應異常。比色皿、移液管等耗材需提前清洗干凈并干燥,確保無殘留物質污染樣品,比色皿需檢查是否有裂紋、透光面是否潔凈,不合格的耗材需及時更換。對于需要現配的試劑,需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配制,準確控制試劑濃度與體積,配制完成后需標注相關信息,避免混淆使用。 四、安全與系統檢查需同步進行 開機前需確認供電電壓與儀器額定電壓一致,電源插座接地良好,防止電壓不穩或漏電引發設備損壞。部分儀器配備外接氣源或廢液收集裝置,需檢查連接管路是否通暢、密封,氣源壓力是否在規定范圍,廢液管是否正確接入收集容器,避免廢液溢出造成環境污染。啟動儀器前的自檢程序需提前熟悉,明確各指示燈、提示音對應的正常狀態,便于開機后快速判斷儀器是否運行正常。此外,需準備好必要的防護用品,如手套、護目鏡,在處理腐蝕性試劑或樣品時使用,保障操作人員安全。 五、軟件及操作參數的預設置可提升檢測效率 打開儀器操作軟件,檢查是否為最新版本,確認軟件運行正常,無報錯信息。根據檢測需求,提前設置樣品編號、檢測方法、反應時間等參數,調用對應的標準曲線,確保參數設置與實際檢測要求一致。部分儀器支持用戶自定義程序,需確認自定義參數的準確性,避免因參數錯誤導致檢測結果偏差。同時,需檢查數據存儲路徑是否正確,存儲空間是否充足,防止檢測數據無法保存。 綜上,懸浮物測定儀開機前的準備工作需覆蓋環境、設備、試劑、安全等多個維度,通過細致的檢查與調整,確保儀器處于最佳工作狀態,為后續檢測的準確性與安全性提供保障。
|